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提高思政育人质量为主线,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主题,紧扣教学主渠道,精心组织开展了“理论铸魂”“课堂浸润”“集智备课”“光影课堂”等系列活动。
一、理论铸魂:在深学细悟中掌握精髓要义
学院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学院例会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政课教师围绕抗战精神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以及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弘扬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过系统学习,大家认识到,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其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对于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干好本职工作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二、课堂浸润:在三尺讲台上点燃奋斗激情
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利用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时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位同学心中。同时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四个讲清楚”“四个相贯通”。“四个讲清楚”:一是要把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讲清楚;二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讲清楚;三是要把伟大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讲清楚;四是要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讲清楚。“四个相贯通”:一是要将“理论讲授”与“增信增智”相贯通;二是要将“历史叙事”与“共情共意”相贯通;三是要将“弘扬精神”与“同向同行”相贯通;四是要将“使命担当”与“向上向善”相贯通。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普遍表示,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了,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战抗争精神更加明确了。接下来,他们将牢记嘱托,以青春的奋斗激情去开创青春的美好未来。
三、集智备课:在示范交流中提高育人本领
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开展以“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备课会上,张丽娟紧扣教材对抗战精神融入课程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就融入方法和形式,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一介绍;张裴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展示;教研室其他教师围绕两位老师的解析与说课和听评课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案例选取、方法创新。通过以上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彼此印证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拓宽了教学视野,提高了育人本领,增强了育人自信。
四、光影课堂:在银幕镜头前凝聚青春力量
学院分两批组织全校师生代表近千人,先后观看了影片《南京照相馆》和《731》。观影过程中,同学们神情凝重、眼含泪水,银幕上触目惊心的史实画面、受难者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仁人志士的悲壮抗争,深深刺痛和震撼着每一位学子的心。观影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场电影观影,更是一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影片带来的理想启迪和情感震撼无法比拟,让他们对那段艰苦抗争的岁月有了更具体地认识,对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共鸣,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何来个人的尊严与幸福?接下来他们将积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感动变为行动,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在创新思政育人形式、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拓展思政育人载体、增强育人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的“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势不可挡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马克思主义学院)